国内智能服务机器人行业内企业发展现状
国内服务机器人产业龙头未现。当前服务机器人企业主要包括2类:一是拥有技术型企业,近年来,国内的阿里巴巴、百度、腾讯等企业纷进军智能服务机器人行业,这些企业拥有强大的技术背景,大多进入人工智能领域;二是专注于特定功能的企业,比如全智能机器人公司的高智能讲解机器人、智能保安机器人、智能服务机器人等专攻商业机器人领域。
细分领域发展动态
目前,我国智能服务机器人消费市场尚处于培育期,产品主要应用在酒店、餐厅、养老院、商场等领域。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,智能服务机器人功能将日益完善,应用范围也将不断扩大。
(1)医疗机器人。医疗机器人是单位价值高的服务型机器人,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,对医疗机器人的需求不断增加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我国已经有近40家医疗机器人企业,融资额度超8亿人民币。预计到2025年医疗机器人的产值将达到170亿美元。
(2)智能服务机器人。现已具有智能语音识别技术,每台第四代高智能迎宾机器人至少支持2种以上的语言选择,并且可以自由切换和自主定义。主动人体识别红外感应:可以自主根据场所设置多种模式、自主感应到客户来时会主动打招呼并弯腰去鞠躬。
政策推动
近年来,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出台与机器人相关的发展战略规划,德国工业4.0、日本机器人新战略、美国“制造伙伴计划”等政策均涉及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。在中国,《中国制造2025》国家战略规划中,明确指出了我国将大力推进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。
市场需求
服务机器人受到追捧,一方面是人工成本越来越高,企业难以承受,另一方面是机器人的优势明显,能做到一些人类不能做或做不好的事。国际机器人协会(IFR)近日表示,未来三年内,服务型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将大幅增加,其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60亿美元(2015年仅为70亿美元)。
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,国家对服务机器人产业大力扶持,而且在《中国制造2025》和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及,在机器人政策密集发布的情形下,机器人做为未来的劳动力的一部分成为趋势。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加持下,服务机器人将更具接受处理信息、与人交流互动的能力,并能应对更多非固定性模式的挑战。
全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优势
智能控制和AI语意理解及分析系统: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源代码,这为我们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。
AI智能集成硬件平台:平台化、标准化的硬件平台,为技术和服务的产业化、商业化和降低综合成本扫除了障碍。
多语种AI智能语音数据库:需要漫长的时间和技术沉淀,几乎无法复制,是培育企业竞争力和强化核心竞争优势的佳沃土。
智能移动姿态维持核心算法及控制系统:自主研发、无法简单突破,掌握全部源代码。